中文 EN

实习生(赵光耀)


10月,天气由暖转凉,想来见识一下大院风采,于是我和小伙伴一起来到器空间,于是曹总和熟悉的艺术品们就从微博走进了现实。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门口的活动空间。虽然日后的事实证明,这里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门口的垃圾桶,和窗前的休息座椅。但是从不寂寞的篮球架和闲暇时总能响起的打球声,标志着这里是个充满活力的工作室,属于一个欢快轻松其乐融融的集体。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段时间他们在参加一个院里的篮球比赛,而且后来一路打下去打了很久。

进门以后小伙伴一拐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这里有一个给实习生用的夹层。璐姐姐干脆利落地帮我办完了实习的手续,伸手把一个角落上的工位指给我。所以我有幸在楼上的办公区先猫了两个星期,就认识了曲亮和曦幻。攀谈之下曲亮还是我本科的师兄,说起设计来头头是道,师兄威武。那段时间曦幻在忙着“非建筑- 同行的设计”的策展,和如意茶具杯壶套装的烧制,让我觉得不经意间触碰到了艺术的脉搏。午饭在办公区中间一个类似阿尔托花瓶形状的吧台上进行,吧台的上方是同样形状吊得很低的吊顶,里面装了朦胧的灯。吧台凹凹凸凸创造了足够大家共同就餐的长度,很利于聚拢人气,大家像一家人一样闲谈玩笑。当然,不吃饭的时候这里也可能是几个同事讨论方案的场所,做设计总是需要交流的空间的,这里就变成了思想碰撞出火花的地方。

两周后,我回归实习生专用夹层,和小伙伴并肩战斗了。学建筑的人最怕空间太单一,在这个居民住宅改造的办公空间里,这里也算为丰富空间做出巨大贡献了。从一层下半层是我日后奋斗的地方,再下半层是模型陈列和会议室,上半层是我的老板帆哥哥的工位。那就先说帆哥哥吧,实习总结中必须大书特书的人。分配任务说完做什么还允许问为什么,极有耐心。擅长抽丝剥茧化繁为简,也教会我很多城市设计的知识,而且线条特别漂亮。关键是有一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势,打不死的小强精神,被甲方虐到一天一改仍然化悲愤为嬉笑,然后耐着性子改图。本来就在我楼上,更从精神上被我奉若神明,永远的学习榜样。

再说我们的小空间吧,回忆起来最有感情的地方。我下来后不久加入了另一个小伙伴,喜怒不形于色宠辱不惊永远气定神闲不起波澜的淡定哥。两位小伙伴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关于设计方法的,软件操作的,大师作品的,就业前景的……后来我们吃饭都把餐盘端下来,严重的小集团行为,脱离集体,不过同一个阶层的人民交流起来的确随意一些。虽然以后可能也不是一个阶级的了,还是很珍惜这段一起度过的日子吧,愿友谊天长地久。

另一个展现大院风采的就是地下室了。吊顶用硫酸图连的,架子上展示了很多模型,很多是一个专门做模型的师傅做的,中间是大会议桌,大家开会和大型交流的地方。里面有一个“小密室“,隐藏在一堵能360度旋转的墙后面,是一个小型会议室。其实也算不得密室,因为有一面墙是玻璃的,其余内墙嵌满了石膏线,艺术装饰风扑面袭来。中间的石桌石凳上蒙着澳洲袋鼠皮,有点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风味,有点神秘。我对这里关注最多的在于每周二的器道场活动,有新入职员工的见面会介绍各自的经历和爱好,有结束一个项目的设计师介绍整个项目的理念和方法。还有外出归来的同事们介绍游历的见闻和感想,很深刻,戳中很多盲点,让我对这里的人们更加钦佩,也更让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充满知识和智慧的集体。

还有两个和我密切相关的空间,一个是必须的服务空间,水池出热水,很人性化。卫生间的门用柱头标示性别,很独到,很专业,很考验知识水平。另一个是必经过道旁边的办公空间,隔着PVC管道做的隔断,有点一帘幽梦的朦胧美,也有建筑材料的质朴美,还有善于艺术处理的创意美。每天隔着隔断看耿师兄和小乔姐姐,还有叫不出来名字的建筑师们。永远都是认真工作的模样。

就要离开了,很多人也许不会再见。岁月依然静好,天地间依然是争奇斗艳的舞台,场面从不改变它的壮观。日子一天天过去,记忆会慢慢模糊,愿回首细看的时候,还会有烟花四起之时,我们相约般绽放出如花笑颜。

8ecdf903538f3873767b5ab28215ff32.jpg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03号 京ICP备150240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