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汉王朝公主王昭君北上千里远嫁匈奴首领,这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民族和平共融与文化交流的典范。昭君青冢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昭君青冢夯土而成,据考其上曾有宏大木构建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区近代被修复为遗址纪念公园。
新建昭君博物馆选址遗址公园中轴线南端起点,与北端的昭君青冢遥相呼应。
作为园区入口的重要建筑,设计将体量一分为二,两个正方形锥体各自旋转45度,对角相连形成环抱态势,体现了昭君文化中“和”的精神。两个覆斗状体量间的V形缺口巧妙地将北端的青冢影像叠入新馆立面,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成为穿越时空的时代标志。
博物馆南侧即园区入口设计了巨大的楔状下沉广场,将远方的游客吸引交汇到入口空间,博物馆体量让出中央轴线的视线,使青冢在大门外依旧可见,通过场地标高的升降变化,青冢的图像在人的穿越过程中实现互动:窥见--窥不见--消失--显露--全部呈现。行进中空间的开阖与明暗变化带来的“场景感”强化了博物馆与青冢遗址的距离与时空对话。入口上方连桥处的“正负”三角窗贯通了景区的中轴线,形成有趣的“画框”,使内外景观交融,再次强化了人工展品与历史遗迹的融合。
“土与木”不仅是昭君青冢的场域特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名词。建筑以“再造土木”为设计线索,外墙采用仿夯土的特种混凝土挂板与“土”对应,通过模具和缓凝剂使挂板具有夯土的自然特征;宽大的室外雨棚采用胶合竹材料与“木”对应,将材料的受拉性能直观的表现于形式上。设计创新性地运用当代材料与技术重构土木,呼应青冢历史意向,传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
建筑分为东西两个展厅,东侧昭君生平展厅以圆形的中庭和水平的曲线坡道营造出舒缓柔美的空间气质;西侧匈奴历史展厅以矩形中庭和通高的夯土内墙强调硬朗凝重的空间主题。连桥与坡道使展厅在水平和垂直的两个维度被串联起来。
室内公共空间采用“室景”的设计概念,日光下的连续坡道明确了人的参观流线和导向,让人在空间中获得不同的“景像”,恰如中国园林的步移景异。白色坡道采用钢索悬吊在屋顶的混凝土梁上,产生一种轻巧漂浮的失重感,与博物馆外部的敦实体量与粗狂材质形成的戏剧性反差,展现出设计的当代性。
建筑通过下沉一层降低了整体高度,以一种谦虚的姿态弱化自我,建筑体量进一步通过切削、旋转和下沉,最终与场地融为一体。倾斜的混凝土挂板外墙延续到场地铺装上,以三角形为模数的连续表皮由草植和仿夯土混凝土交织组成,建构了起伏不定的微观地形,使建筑与大地景观有机融合。博物馆新的“土木”谦虚地与两千多年前的青冢遗迹一同溶嵌在苍茫大地之上。
为适应内蒙当地的严寒气候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节能因素,简洁的建筑体量使其体型系数相对更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建筑冬季耗能。内蒙古夏季清凉,两栋建筑之间下穿通道不仅是视线通廊也有利于建筑局地风环境的优化。建筑在南、东、西侧局部设置节能玻璃窗,并增竹钢格栅遮阳,为大厅及部分展厅引入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减少建筑能耗。建筑主体建筑材料由工厂预制,施工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快速拼装,施工周期短,现场湿作业少,最大限度减少了建造过程中的污染。
作为一个介入文物保护区的新建博物馆,设计以极强的历史责任感,将设计任务延伸到对整个遗址公园整体空间序列的改造提升上。从宏观和区域视角入手,从历史文化与地域特点出发,从遗址公园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审慎的建筑空间处理和创新性材质的运用,很好的处理了与历史遗迹之间的关系,凸显了昭君青冢的纪念性主题。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对园区的重塑激活了整体社区,把历史遗存和当下生活有机地融合,提升了遗址公园的整体的文化品味和旅游品质,对带动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昭君博物馆项目荣获2021德国国家设计奖(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
中国院作品 | 土木轮回,昭君博物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UED杂志 )
Archdaily建筑网站详细报道昭君博物院项目(Archdaily报道)
UED建筑品谈 | 昭君博物馆:土木轮回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
昭君博物馆—回归最为自然状态,传承中国建筑精神 | WAFCHINA专题报道
中国院“昭君博物馆”项目荣获2021德国国家设计奖 | CADG专题报道
“昭君博物馆”荣获2021德国国家设计奖 | 建筑技艺杂志报道
中国院“昭君博物馆”项目荣获2021德国国家设计奖 | 中国建筑学会报道
昭君博物院,呼和浩特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大器建筑设计工作室( gooood谷德设计网报道)
建设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业主单位:昭君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指挥部
建筑面积:15092M²
设计时间:2015年6月
建成时间:2018年7月
主持建筑师:曹晓昕
团队建筑师:尚蓉、梁力、宋涛、詹红、范佳
结构: 余蕾、徐杉,李季、董越、刘会军
暖通: 安岩、车爱晶
给排水: 李京沙、屠欣
电气:王莉、吴磊
总图:连荔、朱秀丽、张蓉
景观:刘环、刘卓君
智能化:任亚武
摄影: 张广源、孙海霆、吴清山
视频: 吴清山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03号 京ICP备15024055号-3